結構性心臟病簡介
結構性心臟病是指任何心臟結構的異常,任何與心臟和大血管結構有關的疾病。結構性心臟病分為狹義的結構性心臟病及廣義的結構性心臟病。廣義的結構性心臟病是指除原發(fā)心電疾患(某些電生理異常而發(fā)生的VT,VF)和循環(huán)疾?。ú糠指哐獕海€(wěn)定性心絞痛,ACS)以外,任何心臟結構的異常,任何與心臟和大血管結構有關的疾病。而狹義的結構性心臟病是指解剖異常引起心臟結構的改變所造成心臟的病理生理變化。包括:
(1)先天性心臟病異常(室間隔缺損(VSD),房間隔缺損(ASD),動脈導管未閉(PDA)等)。
(2)瓣膜?。ǘ獍?,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等)。
(3)心肌?。ǚ屎裥孕募〔?,擴張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等)。
(4)心肌梗塞后室間隔穿孔,室壁瘤,疤痕心肌等。
結構性心臟病發(fā)病率
先心病
指在胚胎發(fā)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fā)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不容小視,占出生活嬰的0.4%-1%,這意味著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5-20萬。
瓣膜病
我國瓣膜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約為2.5‰- 3.2‰( 很可能低估),按13億人口估算,瓣膜性心臟病縣者約400 萬人,每年需要進行瓣膜手術的患者達20 多萬例。目前占成人心臟手術的第一位。
房顫
估計每5個中國成年人一生中,就有1人有發(fā)生房顫的風險,略低于西方人群;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發(fā)生房顫的風險比50歲以上人群增加2倍。與51~60歲的人相比,71~80歲的人群中房顫患病率增加5倍,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房顫患病率增加了6倍。
結構性心臟病發(fā)病原因
先天性心臟病
遺傳因素僅占8%左右,而占92%的絕大多數(shù)則為環(huán)境因素造成,如婦女妊娠時服用藥物、感染病毒、環(huán)境污染、射線輻射等都會使胎兒心臟發(fā)育異常。尤其妊娠前3個月感染風疹病毒,會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急劇增加。
瓣膜性心臟病
心臟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風濕熱、黏液變性、退行性改變、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感染和創(chuàng)傷等??梢砸饐蝹€瓣膜病變,也可以引起多個瓣膜病變。
心房顫動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亢等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也有關系。